缺陷名称 |
产生原因 |
防止方法 |
表
面
粗
糙 |
1.蜡膏搅拌不充分或温度不均匀
2.模料压注温度低
3.分型剂不均匀或过多
4.压注压力不足或中断
5.压型温度过低 |
1.充分搅拌蜡膏,延长保温回性时间
2.严格控制模料压注温度
3.分型剂涂抹应薄而均匀
4.提高压注压力
5.适当提高压型温度 |
缺
肉 |
1.压型温度或模料温度过低
2.压注压力太小,压注速度太慢
3.模料注入口位置不当或注入口的截面积太小
4.模料注入量不够
5.压型排气不良 |
1.提高压型或模料温度
2.提高注射压力或速度
3.改进注入口位置,或增大注蜡孔截面积
4.增加模料注入量
5.增设排气通道 |
冷
隔 |
1.压型温度和模料温度低
2.分型剂太多或不均匀
3.注蜡口小或位置不当 |
1.提高压型和模料温度
2.分型剂涂抹应薄而均匀
3.增大注蜡口或改变模料注入位置 |
流
纹 |
1.分型剂的用量过多,或涂抹不均
2.分型剂选择不当或变质
3.注射压力小,注射速度太慢
4.压型温度低 |
1.分型剂用量应适当,涂抹应薄而均匀
2.合理选择分型剂,并确保分型剂质量
3.提高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
4.提高压型温度 |
缩
陷 |
1.注蜡时模料或压型温度过高
2.模料的收缩率大
3.注射压力小或保压时间不足,模料得不到充分补偿
4.注蜡口小或位置不当
5.起模早,冷却不充分
6.熔模结构设计不合理,壁厚差悬殊
7.熔模局部太厚 |
1.降低模料或压型温度
2.换用收缩率小的模料
3.提高注射压力和延长保压时间,达到充分补缩
4.增大注蜡口或改变位置,以利补缩
5.延迟起模,熔模要及时充分冷却
6.改进熔模结构设计,壁厚应尽量均匀
7.在厚大部分预置冷蜡块(又称蜡芯) |
裂
纹 |
1.起模时间长,熔模收缩受阻
2.模料收缩率大或太脆
3.压型设计不正确,或起模操作不当
4.压型温度过低,使熔模冷却太快
5.压注时模料温度偏高 |
1.控制熔模在压型中的冷却时间
2.改用收缩率小、韧性好的模料
3.改进压型设计,增大圆角或起模斜度,起模时用力要均匀
4.提高压型的工作温度
5.降低压注时模料温度 |
鼓
包 |
1.模料中搅入了气体
2.起模太早,被压缩的气泡膨胀
3.熔模没有及时冷却,或冷却不充分
4.制模室温度过高 |
1.配制模料时应避免裹入过多的气体
2.适当延长保压时间
3.从压型中取出的熔模应及时冷却,并控制冷却时间
4.严格控制制模室工作温度 |
变
形 |
1.起模过早
2.压型设计不良,或起模操作不当
3.熔模存放状态不良,引起变形
4.熔模存放温度过高
5.熔模存放时间过长
6.模料收缩率偏大 |
1.延长保压时间,或采用校正模
2.改进压型设计,增设起模装置,注意起模操作
3.熔模存放状态合理,或采用存放胎具
4.控制熔模存放温度
5.合理按排生产,缩短熔模存放时间
6.改用收缩率小的模料 |
芯
蜡
分
离 |
1.模料收缩率较大
2.制模时型芯温度和模料温度均偏低
3.型面结构有大面积光滑表面
4.型芯表面有油污
5.熔模存放过程中室温降低 |
1.选用收缩率小的模料
2.压制熔模前将型芯加热至30-35℃,或提高模料的压注温度
3.起模后立即用手按压有大面积光滑型芯表面的熔模相应部位
4.型芯表面不允许有分型剂等油污
5.严格控制制模室温度 |
断
芯 |
1.陶瓷型芯室温强化不良,室温强度低,脆性大
2.模料流动性差,注射压力高
3.注蜡口位置设计不当,模料直接冲击型芯薄弱处
4.型芯已变形,不能与压型吻合,合型时断裂
5.打开压型及起模时操作不当,用力过大 |
1.改进型芯强化工艺,对壁厚差大形状复杂的型芯可采取局部强化
2.选择流动性好的模料,适当降低注射压力
3.合理设置注蜡口,避免蜡流直接冲击型芯的薄弱区域
4.限制型芯允许变形量,改进制模时型芯定位方法,或使用芯撑
5.开型起模小心,用力均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