蜡模尺寸的稳定性和变形程度是影响
精密铸造件尺寸精度的原因,所以在熔模铸造生产中,为防止熔模铸件变形时,对蜡模变形的控制时十分必要的,一般靠控制制模参数、冷却方式、设置工艺筋、调整组树方案和此阿勇蜡模工装来控制变形,但事实上还有其它原因会影响到铸件,如浇口的位置、数量、组装工艺也是影响熔模变形的重要因素。
1.根据浇口数量选择组装工艺
为精铸件上座,由于产品解耦股的原因,设置两个浇口,产品需保证开口处尺寸R(16.8±0.2),并与下座配合良好,上座与下座配合处无错开,开口处必须吻合。在蜡模生产中采用水冷,蜡模尺寸和变形量比较稳定,但生产出来的铸件的变形来那个远远超出了公差范围,而且没有规律性,极大地增加了铸件的正量,为保证其尺寸,90%以上的铸件需要校正,特别是开口尺寸超过下偏差,则很难校正。
针对上述问题,加强了蜡模现场生产情况的跟踪,发现由于使用100W电烙铁,在组装完浇口1后,组装浇口2时,浇口1已经与直浇道粘接牢固,形成一体;组装浇口3向下按时,导致开口处尺寸偏小,当组装速度快、点烙铁温度高时,变形量会相对较小,但很难发现其变形规律。
2.调整浇口数量
导致
精密铸造蜡模变形的原因是调整浇口数量,精密铸件下座要求与上座配合完好,设置了1各浇口,生产时发现开口A处与B处尺寸不一样。实际公差已严重超过了尺寸要求,由于开口处尺寸不一致,给校正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。经过分析发现,导致此产品开口处尺寸收缩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浇口位置,靠近浇口A处,由于蜡模本体和浇口的体积远远大于B处,蜡模起模后,在蜡模的冷却过程汇中,A处的收缩必然比B处大;而在浇注过程中A处受金属液冲击过热,浇注后铸型冷却过程中A处的收缩也大于B处,最终导致开口处尺寸收缩不一致。
发现以上问题,我们应将原理啊的1个浇口改为两个浇口,蜡模组装工艺同样采取上座的组装工艺。通过生产实践证实了此工艺的可行性,部分产品经过简单校正即可达到产品尺寸和装配要求。
3.蜡模组装工艺
3.1 电烙铁
电烙铁组装工艺适用于单个浇口或不易变形的厚大精铸件(两个浇口)的产品,使用时必须严格监控组装后蜡模的变形量。
因铜的散热性能比其他材料好,电烙铁多选用铜焊头,应制作成厚1.5~2.5mm,宽20~25mm,长45~55mm的焊刀,过薄容易变形和加快散热速度;过厚升温较慢,操作灵活度降低。
应经常清理电烙铁残留蜡液及黑色氧化物,黑色氧化物过多时,会降低铜的传热效果,还会在组装时把氧化物带入蜡模中,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。电烙铁的重心要保证设置在焊刀端,将其放置子啊工作台上时,使焊刀向下倾斜,防止蜡液回流烧损电热丝。
3.2粘结蜡
粘结蜡具有较高的粘度和粘接强度,粘结后很快凝固,其连接部分的强度可以超过母体熔模的强度,而且燃烧后无残留物。但是粘结蜡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烟雾和使电炉盘内的积碳增加。粘接蜡的温度很难掌控,温度过高组装可能会出现“过热滴蜡”而损坏蜡模;还会造成烟雾和电炉盘内的积碳燃烧,温度过低则会降低粘接强度,还会子啊蜡模浇口和浇道连接处形成一个尖角,使用粘接蜡组装模组时,应控制好温度,经常清理电炉内的积碳,定期更换新的粘接蜡。
此文章由
www.dingjiazz.com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