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精密铸造中提高表面光洁度的技术方法之一就是涂料选择,做适当的改进就能得到良好的效果。
根据不同的铸造工艺和铸件材质,选择合适的涂料类型。常见的涂料有硅溶胶涂料、醇基涂料和锆英粉涂料等。硅溶胶涂料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和涂挂性,能够在型壳表面形成致密、光滑的涂层,适用于熔模铸造;醇基涂料干燥速度快,能减少水分引起的缺陷,常用于消失模铸造;锆英粉涂料具有较高的耐火性和化学稳定性,可用于高温合金铸件的铸造。
控制涂料的粘度和粒度分布。粘度过高的涂料难以涂挂均匀,容易产生刷痕和流痕;粘度过低则可能导致涂料流失,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作用。涂料中的粒度分布应合理,粗颗粒可以增加涂层的厚度和强度,细颗粒则能填充粗颗粒之间的空隙,使涂层表面更加光滑。一般来说,涂料中固体颗粒的粒度应在 5 - 200μm 之间,且粗细颗粒的比例要适当。
对于涂挂工艺也是如此。采用合适的涂挂方法是保证涂料均匀分布的关键。对于小型铸件或简单形状的型壳,可采用浸涂法,即将型壳完全浸入涂料中,然后缓慢提起,使涂料均匀地附着在型壳表面。对于大型铸件或复杂形状的型壳,宜采用淋涂法或喷涂法。淋涂法是将涂料从型壳顶部缓慢淋下,利用涂料的流动性使其均匀覆盖型壳表面;喷涂法则是通过喷枪将涂料雾化后喷射到型壳上,能够快速、均匀地涂挂涂料,但要注意调整喷枪的压力和喷射角度,避免产生喷雾斑。
控制涂挂次数和涂层厚度。一般情况下,涂层厚度在 0.1 - 0.3mm 之间较为合适。过厚的涂层容易在干燥过程中产生开裂和剥落现象,影响铸件的表面质量;而过薄的涂层则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作用。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涂挂,每次涂挂后要进行充分的干燥和固化,确保涂层的质量。
此文章由www.dingjiazz.com编辑